当前位置: | beat.365(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 > beat.365(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故事】闪耀的沙漠玫瑰 | |||||
| |||||
在浩瀚无垠的沙漠之上,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在精细严谨的财务报表中,在国际化的商务谈判桌前……她们以智慧、坚韧和专业精神,撑起了沙特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半边天。她们,是工程一线的坚韧奋斗者,是项目管理的高效执行者,是经营法务的专业谈判者,是财务管理的精准把控者,是技术质量的攻坚先锋者……让我们走近“沙漠玫瑰”的故事,感受“她力量”的独特魅力。 马丽娅(Maryam),2001年5月生,沙特阿拉伯人,一毕业便选择加入沙特利雅思工业配套设施项目设备物资部门,成为中国电建的一员。面对工程行业的挑战,她始终保持热情和好奇心,积极投入工作,在团队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她,热爱中国文化,成为沟通桥梁。不同于很多同龄人,马丽娅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学习汉语长达五年,能够与中国同事们流利地用中文交流。她积极参加各类汉语比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多个奖项,展现了卓越的语言天赋。她的语言优势和文化背景,让她成为团队里连接中沙员工的重要纽带。在工作中,她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促进多元文化融合的推动者。“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工作,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让我不断学习和成长。在这里,我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我们互相学习语言文化,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谈及学习中文的初衷,她的眼里闪烁着光芒:“小时候,我就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充满向往。从丝绸之路的传奇,到现代中国的飞速发展,我都非常感兴趣。沙特和中国有着深厚的友谊,我希望能通过学习汉语,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也希望未来有机会亲自去中国旅行,感受那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在这片沙漠之上,马丽娅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多元文化,用努力和热情在工作中发光发热。她,是一带一路上怒放的异域玫瑰。 阿尔瓦(Arwa),2001年出生,沙特阿拉伯人。阿尔瓦(Arwa)选择在毕业后加入沙特利雅思工业配套设施项目IT部门,投身网络安全领域,迎接挑战,追求成长。她,在网络安全领域展现新时代女性力量。谈及为何选择Sinohydro,她表示:“Sinohydro为我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成长空间,让我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作为承接阿美公司项目的全球企业,这里让我有机会接触大规模项目,并能积累行业最佳的实践经验。”在这里,她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收获了一个多元化、协作性强的工作环境:“Sinohydro的工作氛围专业且富有团队精神,我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共同合作,致力于高效交付高质量成果。日常的挑战让我不断提升领导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更有信心为公司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用智慧与坚韧在科技领域开拓前路,展现着新时代沙特女性的专业实力与无限可能。 李雅诵,1998年8月生,助理工程师,中共党员,现于沙特利雅思工业配套设施经营法务办工作,并担任沙特分公司团支部书记。她,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一毕业,李雅诵就加入沙特片区,选择了远离家乡的施工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的经营法务领域默默耕耘。从合同管理到商务谈判,从法律合规到风险控制,她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然而,从她选择大学专业,到进入工程行业,再到决定远赴海外,她身边总是充满了质疑:“为什么女生要学工程技术类的专业?为什么要选择施工企业?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在异国他乡工作?”面对这些疑问,她不以为然,她认为:当下的女性需要更多的自我肯定,勇敢地向前一步,自信大方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她并不期待外界的认可和支持,而是在每一次遇到困难时,学会自己鼓励自己,告诉自己不要放弃,提醒自己沉着冷静,勇敢追逐心中的太阳。她为自己鼓掌,因为她知道,每一次战胜困境的时刻,都是成长的勋章。 自2021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不断突破自我,在工程行业的经营法务领域稳扎稳打,收获了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2022年获工程局优秀团干部、水电八局国际公司依法治企先进个人,2023年获水电八局国际公司优秀团干部,2023、2024年连续两获评水电八局国际公司经营管理先进个人,2024年度水电八局国际公司优秀党员。 她,用实力赢得尊重。 在日常工作中,最让李雅诵有成就感的时刻是什么?不是获得赞美,也不是被特别照顾,而是当她在与业主或分包商洽谈时,他们把她当作一个普通的专业人士,平等地讨论问题,就事论事地交流。尤其是在穆斯林国家,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角色有着固定的认知。但当她能够打破刻板印象,仅凭专业能力就赢得尊重,这比任何一句称赞都更让她欣喜。 在这片异国的沙漠之中,她不是“被照顾的女性”,不是“工程行业的异类”,而是独当一面的经营法务人,是专业可靠的谈判者,是可以主导合同、控制风险、为公司争取最大利益的核心成员。她用实力破局,让自己在职场中真正站稳脚跟。 张琳,中共党员,1989年2月生,就职于沙特贾富拉天然气压缩厂(三期)项目财务管理办。在钢筋水泥交织的建筑世界里,在数字与报表构成的财务管理战场上,她不仅是专业可靠的财务管理者,更是三胎母亲,十年间往返中东,坚守岗位,平衡事业与家庭。 她,用十年坚守诠释职业信仰。 2011年毕业,2014年加入国际公司,从科威特到沙特,她的足迹遍布多个海外项目,先后参与科威特商学院项目、科威特5AB项目、科威特7环项目、沙特分公司财务中心。 十年间,她往返于中东多个项目,见证了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也见证了自己从职场新人到管理骨干的蜕变。财务工作是冰冷的数字世界,但她用激情赋予了这份工作温度,用专业能力和严谨态度保障项目的稳健运营。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重返沙特片区,她回答“我热爱这片土地,热爱共事过的同事,希望自己能为沙特片区的发展注入小小的力量。”对她而言,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和热爱。 她,在职场与家庭间找到平衡。 作为三胎母亲,她深知平衡事业与家庭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海外工作的特殊环境下,家庭的支持尤为重要。“对于我们的职业来说,平衡工作与家庭是一个持续性的挑战。目前主要是我的家人为我们承担了很多照顾小朋友的工作。”在她看来,无论是职场还是家庭,都需要责任感去坚守,不忘初心。女性不仅能在职场上乘风破浪,也能在生活中温柔而坚定地承担起母亲的角色。 她,用女性的力量温暖职场。 在工作中,女性是否有独特的天赋?她的答案是肯定的。“大多数女性天生拥有更高的情商和同理心,更擅长倾听和沟通,在团队中自然而然成为桥梁和纽带。” 她认为,女性温柔的力量和坚韧的品格,能让工作中许多困难最终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女性的奉献精神、利他主义,让她们在职场上更容易获得尊重和信赖。而对细节的追求和缜密的思维,也能为职场女性在各自岗位上不断提供前行的动力。张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职场从来不是性别的战场,而是专业和能力的竞技场。 丁琳娜,1991年3月生,现于沙特利雅思天然气分馏土建项目综合财务办工作,助理政工师、助理工程师。2013年毕业后进入职场,积累了一定经验后,选择出国深造,拓宽视野,提升专业能力。2020年,她加入八局,投身工程建设领域,先后在综合、工程、质量和技术部门工作,经历了从管理到技术的多重挑战,始终坚守在一线,脚踏实地地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 她,以专业和坚韧书写职业人生。 在新闻宣传方面,她不仅负责施工一线的新闻报道,还深度挖掘基层人物故事,撰写了20余篇稿件,刊登在电建集团、八局网站及轨道公司公众号,单篇阅读量超1000+人次,积极展示公司在安全生产、经营技术、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成果。她还曾参与轨道交通公司公众号的运营,主导稿件编辑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她,希望女性勇敢打破行业壁垒。 对于女性在工程行业的发展,丁琳娜有着深刻的体会。她坦言,“长期以来,工程行业的女性职业天花板都很低,但实际上优秀的女性很多。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女性去打破天花板,掌握行业话语权,成为出色的总工、总经、总会、书记、主任。”她相信,性别不应成为职业发展的限制,女性同样可以在工程领域实现更大的价值,影响行业格局。她希望,更多女性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行业中争取更广阔的空间,成为真正的引领者和决策者。 她,始终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除了工作上的不断突破,丁琳娜也希望女性在生活中能更加坚定和自信。面对社会文化、职场环境甚至亲密关系中的各种挑战,她始终保持清醒的认知:“无论在大众文化,还是亲密关系里,希望所有女性始终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被物化、不被矮化、不被附庸化,不因性别而遭受任何歧视,勇敢快乐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的信念,不仅是对自己的承诺,更是对所有女性的鼓励——每一位女性都值得被尊重,都应该拥有选择人生方向的权利。 覃容宇,1998年8月生,助理工程师。2020年6月于四川大学取得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同年12月于诺丁汉大学取得土木工程硕士学位,2021年7月加入水电八局国际公司,2021年12月前往沙特国王能源城项目参与技术管理工作,现于沙特利雅思工业配套设施项目工程技术质量办从事技术质量工作。工作期间先后获得了2021年水电八局“BIM技术建模个人竞赛”二等奖、2022年水电八局“BIM管理先进个人”、2023年水电八局“技术管理先进个人”、2023年国际公司“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 她,在技术领域勇敢前行。 在工程技术领域,女性的身影或许不如男性常见,但她们的专业能力与奋斗精神同样值得被看见。作为女性工程师,性别比例的失衡使得她在职场初期面临了诸多挑战。如何处理同事关系?如何在男性占主导的行业中证明自己? 这是她需要面对的问题。“一开始,如何融入团队是个难题。我选择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与同事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增强沟通与协作。” 更重要的是,性别偏见并未让她止步,她用专业水平赢得了认可。“在技术领域,女性时常会被质疑专业能力。我选择以学习提升自己,用一次次准确的计算、一次次高效的方案,让专业成为最好的‘话语权’。”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能力不会因性别而被削弱,只会因努力而被放大。 她,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伙伴携手共进。 在国际工程项目中,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但她相信,沟通是理解的桥梁,思维的开放是跨文化合作的关键。“我努力提高英语水平,积极与外籍同事交流,不仅在工作上达成高效协作,也在思维方式上不断拓展。求同存异,以批判性思维和换位思考看待不同文化间的认知差异,才能更顺畅地推进项目。” 除了在工作中高效沟通,她在业余时间也主动融入国际化环境。“与外籍同事分享生活,参与中外文化活动,这些不仅增进了团队友谊,也让我对多元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她的经验启示着所有在国际市场中奋斗的工程人:语言能力是基础,包容与理解才是长久共处的核心。 李昀倬,2002年7月生,现于沙特旺地大坝项目部综合管理办工作,团支部负责人。2024年,李昀倬作为新入职大学生,踏入职场,成为沙特大坝项目唯一一名女性员工,同时也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出国。 从校园到海外工程项目,从熟悉的环境到充满未知的挑战,她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适应,用耐心和坚持,在全新的领域中摸索前行。 她,在挑战中成长。 初入职场,李昀倬的最大感受是“包容度和耐心的提升”。她坦言,自己是典型的ISFJ型人格,习惯提前规划、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然而,工程项目的现场工作远比想象中复杂,计划好的任务往往会被突如其来的问题打断,工作节奏被迫打碎,甚至需要一次次重复沟通、解释问题。“这极大程度上磨练了我的耐力。” 她笑着说道。 面对复杂的情况,她逐渐学会调整心态、适应变化,并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找到情绪的出口,让自己始终保持冷静和专注。 她,在大坝项目找到归属感。 作为唯一分配到大坝项目的女性,她在初到沙特时,曾对当地文化充满未知。从社交媒体上,她听说女性在沙特受到诸多限制,例如穿着要求、公众场合的礼仪等。此外,气候、饮食、风俗习惯的不同,也让她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充满好奇和忧虑。 然而,当她真正走进项目部,一切都变得不同。“最让我意外的是,部门内部的氛围非常好。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都很耐心地指导我,并没有所谓的‘国企式生存法则’的压迫感。”这份包容和耐心,让她能够快速融入团队,也更有信心面对未来的工作挑战。 她,稳步前行,拓宽自己的职场视野。 谈及未来的职业规划,李昀倬的答案是——知足常乐。“这并不意味着躺平,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她希望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在工作中不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让自己更加灵活地适应职场规则。她相信,成长并不需要急于求成,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在积累中实现突破。 无论是在沙特分公司、利雅思项目、贾富拉项目、阿玛德项目,还是在大坝项目,沙特片区的每一位女性,都在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用专业证明实力,用拼搏书写奋斗的篇章。 她们在钢筋水泥之间筑梦,在数字与数据间精准把控,在跨文化交流中架起合作之桥,在挑战与机遇中不断突破自我。 她们的努力和成就,不仅是个人的辉煌,更是整个沙特片区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让我们向每一个“她”致敬,感谢她们的努力和付出。愿所有女性不被定义、不设限、不妥协,勇敢前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