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beat.365(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 > beat.365(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 一线动态 > 机电公司 > 公司要闻 |
分秒必争强应急,多方协同筑防线——穗莞深城轨机电项目开展"三防"综合实战演练 | |||||
| |||||
近日,穗莞深城轨机电项目聚焦极端天气应对能力提升,组织开展防汛防涝防触电综合应急演练。本次演练通过模拟暴雨导致地下空间积水的突发场景,设置"五分钟响应""多组协同""动态抢险"三大实战模块,全面检验项目应急管理体系,为轨道交通建设筑牢安全屏障。 五分钟响应机制:打造应急处置闭环 16:00,暴雨模拟警报触发,负一层排水系统突发故障,积水迅速达到警戒水位。施工站长罗金通过对讲机发出预警:"排水系统失效,水位突破30厘米!"值班领导邓星立即启动应急程序:"立即封锁B2通道,非抢险人员全部撤离!" 3分钟内,应急指挥部完成现场态势研判。副总指挥黄磊同步协调外部资源:"立即启动防汛物资紧急调用通道!"总指挥唐炜于16:05下达总动员令,安全警戒、技术保障等五大应急小组携带铁马、沙袋、排水泵等装备10分钟内完成集结,形成"预警-研判-响应"完整闭环。 多组协同作战:破解复合型险情 安全警戒组(组长莫敏求)率先建立三级防护:使用可移动铁马封控2个主出入口,布设反光警示带形成隔离区,通过扩音器引导23名作业人员沿应急通道撤离。技术组同步实施"截流+强排"策略,在出入口堆砌防水沙袋墙,架设2台大功率水泵构建双向排水通道,通过分路引流控制水流走向。 16:35突发次生险情:电工黄舒腾在接电作业时意外触电倒地。抢险组长邓星5秒内切断总电源,医疗组携急救设备3分钟抵达现场。经标准心肺复苏抢救,昏迷人员于16:40恢复自主呼吸,全程展现"断电-救援-复苏"标准化处置流程。 动态抢险升级:四维防控体系 面对积水外溢险情,指挥部启动动态响应:增调2台大流量排水泵形成四机联排阵列,抽水效率提升 60%;工程抢险组同步用沙袋在出入口外侧构筑第二道截流防线,防止雨水倒灌;实施双回路供电,确保抢险设备持续运行。至17:10,积水完全排净,较预案提前10分钟完成任务。 数据化复盘:精准提升应急效能 演练后召开的评估会上,监理单位代表指出:“70分钟全流程无缝衔接,但设备调试冗余3分钟需改进。”总指挥唐炜强调“三个转化”原则:将协同效率转为管理机制、技术方案转为标准流程、安全意识转为全员本能。针对暴露的薄弱环节,技术保障组主动认领设备调试冗余问题,提出建立"设备状态双人互检制度";医疗救护组聚焦复杂环境下应急响应效能,计划开展急救设备搬运专项训练。此次总结会坚持用数据说话、以案例剖析,通过"成绩清单"与"问题清单"双轨并行的复盘模式,这种 "不回避问题、不夸大成绩" 的务实态度,让演练真正成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 "磨刀石"。 标准化建设:夯实安全管理根基 演练过程中,21类应急物资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分类储备,防汛沙袋、应急照明设备、消防器材、通讯装置等物资分区码放整齐,醒目的标识牌清晰标注着物资用途与取用流程,构建起立体化的应急保障体系。现场观察员全程记录关键数据并形成《应急能力评估报告》。 "这次演练不是简单的流程演示,而是将施工安全理念转化为实操经验的重要课堂。" 中电建南方公司现场负责人指出,电缆接线的每一道绝缘处理、防汛沙包的每一层垒砌高度,看似基础的操作细节都直接关系到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运行。建设者在反复实操中逐渐形成肌肉记忆,正是对 "安全无小事" 理念的具象化认知 —— 当每一个施工动作都自觉遵循安全规范,工程建设的安全防线才能真正稳固。 演练结束后,项目经理唐炜在总结时着重提到:"从图纸设计到现场施工,安全意识必须贯穿工程建设全周期。" 他表示,此次演练暴露出的部分环节衔接问题,将成为后续优化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当前正值工程建设高峰期,项目团队正以 "防风险、保安全" 为主线,通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组织安全操作培训、实施设备隐患排查等多重举措,持续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浇筑坚实的安全之基。 | |||||
【打印】 【关闭】 |